1.培養料配方①玉米芯粉70千克、棉子殼31千克、麥麩10千克、磷酸二氫鉀0.3千克、石膏粉1千克、生石灰21千克;②玉米秸粉100千克、棉子殼30千克、麥麩12千克、棉餅粉31千克、石膏粉1.5千克、生石灰2.5千克;③麥秸或稻草粉75千克、棉子殼25千克、麥麩10千克、棉餅粉5千克、玉米粉5千克、尿素0.2千克、過磷酸鈣1千克、石膏粉1千克、生石灰2千克。以上配方pH值均調至7.5左右,料水比為1∶1.6。
2.栽培袋制作鮑魚菇最佳栽培方式為熟料袋栽。拌料均勻后堆積發酵4天~5天,最高料溫達到65℃,期間翻堆2次,最后攤堆排除不良氣味后,進行裝袋。滅菌后待料袋冷卻至30℃左右時,按常規無菌操作接種,置于25℃~28℃溫度下發菌培養,一般經30天~35天菌絲可長滿袋。
3.發菌管理發菌場所不需要光照,注意通風透氣。發菌期間應注意檢查料袋內溫度變化,如袋溫超過32℃,須及時倒袋并將菌袋按井字形排放,同時加強通風降溫。當菌絲生長至菌袋1/2時,可刺孔增氧,以免因袋內缺氧而導致菌絲纖細、生活力下降。增氧時,可用消毒的細針在長滿菌絲體部位扎孔,扎孔后用石灰粉撒布菌袋表面,以防雜菌侵入污染。通過扎孔,可有效提高發菌速度。當菌絲發滿袋后,袋口出現許多黑色孢子梗束,即可開袋出菇。
4.管理待栽培袋菌絲完全長滿后,移入出菇棚,整齊排列成立體菌墻,解開菌袋兩端扎繩,將塑料袋口翻卷至接近培養料,可向菌袋適度噴水,但袋口內不能積水,同時保持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0%,調控棚溫在23℃~30℃,不要過低或過高,適當降低出菇棚的光照強度,增加通氣量,4天~5天即可現蕾出菇,此時應加大水分管理,一般每天可向子實體噴3次左右霧狀清水,同時保持較大的空氣濕度,以促進子實體的迅速生長,避免因空氣過于干燥導致子實體生長慢粗糙畸形或色澤變淡、變黃、老化快,但也不能讓菇體積水,以免形成水斑。從菇蕾發生到采收一般需5天~7天。
頭潮菇采收完畢,清理料面,停止噴水,菌絲體恢復2天~3天,再噴水促菇,約間隔7天~10天,第2潮菇可形成,后潮菇也可采取脫袋覆土畦栽方式進行補水出菇,能明顯提高鮑魚菇的產量。具體方法為:先開挖一條寬約90厘米、深6厘米~10厘米的畦溝,溝內撒一層石灰粉或草木灰,菌袋脫袋后橫排于溝內,菌袋間距約3厘米,空隙中填滿消毒過的腐殖土或草炭土,土壤pH值6.5~7.5,澆一遍透水后,再用濕潤土壤覆蓋菌袋,適量噴一遍1%石灰水后,蓋塑料薄膜保濕。
當菌蓋直徑生長至3厘米~5厘米,邊緣內卷,呈灰黑色或黑褐色,尚未彈射孢子時為最佳采收期,此時菌肉脆嫩,香味濃郁。